十亿美金公司不常有 一亿美金公司花常开
13个人+15个月=10亿美金的公司。当俞永福在GMIC2012第一天上午几近压轴的演讲中提到Instagram的时候,全场哇的一声,不过,俞永福随即给泼了冷水,俞永福的观点是,在中国,这样的公司连1亿美金的估值都给不出来。
因开发出愤怒的小鸟系列产品而名闻天下的Ravio也是GMIC的常客,之前传出其估值达到9个亿美金的消息,对此,国内领先的移动游戏公司的老大触控科技的陈昊芝半开玩笑的说,触控科技估值1个亿美金就卖。而陈昊芝的好基友、因开发二战风云系列大红的吴刚也感慨,内地的移动游戏市场真的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你听出酸意没有,我可听出来了。
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过去的一两个月一直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海外创富神话的冲击,Path估值过2亿美金,Zygna2亿美金收Draw somthing,Facebook10亿美金收购Instagrame,Evernote估值到10亿美金。
对应的是,过去的2个月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里连像样的项目都没有出现。
清科的数据表明,2012年以来,被公开的移动互联网投资项目不过5例,而2011年上半年,被公开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案例为31起,差距的有些过于明显。
以经纬创投为例,其2011年采取广撒网的方式至少投出超过10个以上的移动互联网项目,一举成为这个市场上最慷慨的金主之一,但今年上半年,其自称投出了5个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案子,但我们从另外渠道获悉,其实只有2个,其中还包括对其明星项目陌陌的新一轮的领投。
数量减少是一方面,质量上我们也缺乏足够亮丽的项目,这次GMIC上,提到最多谈论最多的陌陌也一多半因为是本身具备话题性。此外,大众点评网也被多次提起,这个项目确实有10亿美金的摸样,属于拿错了枪上错战场苦不堪言但在新战场上却如鱼得水的主,但大众点评属于上一浪甚至再上一浪的公司了吧。
更悲催的是,我们惊讶的发现,在这次GMIC上亮相的都是清一色的老项目,北极光的吴峰也曾经感慨过,那就是过去两年来,Google Play上的中国公司出品的排名靠前的工具应用类项目的座次几乎没变过。你可以说强者恒强,但这样的事实真的让人沮丧。
格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另外一个悲催的事实是,这个市场目前看来淘金的难度不小,雷锋网和多个开发团队接触中发现,他们一多半是靠给其它公司做外包赚钱来养着自己的应用团队来着。
对于中国为什么没有和美国出现这么多10亿美金公司来着,我们也采访了一些投资人和业者,他们的观点也许让你看到希望。
金沙江创投的李一男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像美国出现这么多10亿美金公司,和美国有比我们更健全,更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关系,特别是并购投资这块,中国还是差距比较大。今日资本程华杰的观点则认为,促成这些10亿美金公司购买的背后公司都是百亿美金乃至千亿美金,Facebook之所以买Instagram很大程度上是因为Instagram是Facebook上图片分享的第一来源,一旦被对手买去,就够Facebook喝一壶的。 同理,当Drawsomthing在Facebook上的表现超越Zynga后,Zynga就坐不住了,必须得出手。
在中国,这样的买家好像不多,Bat量级够,但阿里巴巴更多是自己做生态,基本不开放;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端还没找到感觉;腾讯本身有移动互联网基因,动作也最多,但……(此处省略1500字)。
新浪360人人倒都有开放之心,但郁闷的是本身量级不够,你总不能要求一个几十亿美金的公司花上个10亿美金去买一家公司吧,决定难下,下后也蛮难消化的。所以,这些公司虽然也在做投资,但更多是在做更低量级的种子和天使轮。
至于经纬IDG红杉这样的VC,轮次也相对靠前,他们属于交棒者,接棒不太可能。
好吧,既然没人买,没人愿意做冤大头,那么,就自己做吧。
对创业者和VC来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建设的滞后是一枚硬币来着,这枚硬币的正面是,随着基础建设的改进(比如美国都4G了,中国一多半的用户还在用功能机呢,还有支付的改进,都会带来诸多的可能),对应的创业者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有水涨船高的概率;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各个参与基础建设巨头并不像上一浪的互联网先行者一样,都学会了搂草打兔子,都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开发自己所圈的土地,留给创业者更多是在属地开小门脸的机会。所谓的傍大款说的也是这个逻辑所在。
一位转做创投的同行和我们吐槽,他最怕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花足够多的篇幅来讲述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变化和所在行业的趋势,这都无比正确,但怎么也看不出来创业者想做的事情和这些大趋势之间的必然联系来着,这类项目,今日资本程华杰说的更直接,纯属YY。
事实上,和大趋势结合紧密而且真的是给上力的项目其实都是挣钱哗哗的项目,最典型的是刷机,今天整个华强北,刷机所形成的产业链和当年功能机时代并不逊色。这次GMIC上,最热闹的也是广告平台这样的金主们,但说句刻薄的话,行业内的钱虽然也是钱,但更多是卡位的钱,更多的是在吃行业的红利来着,真不是这个行业繁荣昌盛的标志来着,有本事咱去挣用户的钱啊。
说到底,还是如周鸿祎所说,要看你能不能帮着智能机用户解决问题来着,在当今这个状态下,指望着有新的应用类别并不现实,当然除非你是王兴这样的优秀的中国门徒,可以迅速的跟进,如果不是的话,其实是比拼产品和执行力的时候:同一个需求,你得做到极致,你才会有机会(插段广告,雷锋网将围绕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新应用新产品做多种方式的评测对比分析,希望对创业者有帮助)。对于极致,应该是李学凌做出的解释最经典,那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
有人说,我们说漏了小米,小米新的一轮融资都到40亿美金了,这个这个,苹果都到5000亿美金,奔着一万亿去了,打上移动互联网概念的新型手机公司本身基数就在那里摆着。而且这个世界,类似雷军周鸿祎陈一舟这样的创业者做什么资本市场都会给其10亿美金的估值来着。
咱今天讨论的还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上,一个没有明星创业团队背景但有做明星产品之心的创业公司从小做到大的10亿美金公司的可能来着,虽然讨论来讨论去,至少今天希望不大,但如果真正抓住用户需求,真正能聚焦资源形成压强法则,同时随着基础建设的全面提升,以及开放平台和渠道商们的合力(新浪们未必会买一家十亿美金的公司,但出于竞合的需要可能会买一亿美金的公司),那么,短则12个月,多则18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虽然可能很难产生10亿美金公司的,至少会出现一大批的1亿美金公司来着。
多说一句,开篇的那三个哥哥,他们中有的本身就是1亿美金以上的量级,有的正在奔向1亿美金,那他们为什么抱怨中国连1亿美金公司都出不来呢?哦,明白了,这些哥哥是的酸葡萄心理是自己艰苦奋斗了很多年都在没成10亿美金公司来着,美国的一个小破公司两三年就成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来着。
话说回来,市值都是一场梦,关键是咱做的产品真正有很多人用,很多人因为咱的产品更好的享受生活,更好的去发现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才是我们在创业路上奔波前行的真正动力所在。而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做这样的产品的可能,这其实是最善莫大焉的事情。
(林军 供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