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模式,脱离不了家校结合,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往往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家长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辅导。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家长对于孩子的辅导方法有哪些?
辅导方法有哪些
1、指出问题
在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例如孩子的学习思路有偏差,这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是应该明确的指出问题所在,纠正孩子的学习思路。帮助孩子去发现问题,提高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有效的辅导。
在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通常都需要检查一遍。这时候应该和孩子一起批改作业,这样在发现错误的时候,能够及时给孩子指出问题,引导孩子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引导孩子自己进行了解,避免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2、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一到三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仅为20分钟左右,孩子的注意力很短,那么他们做作业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到最后会越来越乱,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没有耐心,这个时候,家长就一定要有耐心的陪孩子。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适当的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独立的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养成一种依靠父母的习惯,避免让他们觉得做作业这件事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情,总想着依靠别人来完成。
3、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定学习环境,不能孩子已经开启学习模式,家长还处在假期模式中。父母在孩子面前能起到学习表率作用,给孩子创造好学习氛围,就是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能坚持阅读在旁陪伴,这些行为都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种隐形的辅导方式。
4、适当提问,不要阻塞孩子的思路
如果家长扮演了“学生”的角色,那么在孩子没有讲清楚的时候,就要适当提问,这要求家长认真听讲,不要敷衍了事,觉得孩子在讲就可以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产生一种互动关系。
家长要记住,孩子很需要你的反馈,这也是一个给孩子查漏补缺的一个过程。有时候孩子讲起来的时候可能漏掉了一个小的知识点,可是你一提问,他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才能不停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既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又不会影响孩子的思路。
家长辅导孩子的误区
1、动怒训斥
这种表现,是指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发现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或者辅导后仍然不能理解时,家长所表现的粗暴,乱加指责,甚至加以体罚的做法,这样做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容易得不偿失。
2、错误的奖惩
很多家长形容孩子写作业时的状态,就是一条“滑不溜秋”的泥鳅,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言辞激烈的批评督促,孩子都一直无动于衷,其实导致这种问题的本质,还是因为奖惩都没有戳到孩子的内心。在他们看来,完不成作业顶多只要挨过几分钟的批评,对自己没有任何大影响,久而久之自然就不会放在心里,自然也就不会好好学习了。